西塘背影散文
我所说的西塘,不是浙江的西塘,那个千年古镇与我无关。
我牵记的,是苏州那条叫西塘北巷的巷道,巷子两边是破旧的楼房,墙面剥落,街面很窄,偏偏还有所小学,一早一晚,那里就显得特别人满为患。成千辆自行车挤在一起。不识相的私家车,还在逼仄的巷子里轧闹猛,一下子就造成交通堵塞,进又不得,出又不得,心焦的人忍不住骂粗话了。
在那里,我生活了整整十年。从恋爱到结婚、生子,人生几件重要的事情几乎都在那里完成。我甚至觉得,我儿子对西塘的依恋更深,因为他一睁开眼,呼吸就与西塘的烟火气糅杂在一起。童年的记忆刻骨铭心,而这种原始的印象往往会影响他的一生。我也常常这样遐想,假如我的儿子走上文学道路,他提笔落下的文字中,肯定也有西塘北巷这个地名。
第一次去西塘,是在夜里。灰扑扑的天,雾气很重。当时我和先生正处于恋爱时期,我坐在他的自行车后面,七拐八弯,感觉进了一条巷子。车子停了,停在了一个杂货店门口,昏暗的灯光,零乱的货架,店主却是个清清爽爽的小伙子,平顶头,皮肤雪白,他趴在柜台上问我们,我们指了一种叫萨其马的甜品,他麻利地包好,称好,递给我们时,他说了一句非常嗲的苏州话:“萨其马半斤,明朝再来。”当时我和先生笑成了一团,他白皙圆整的脸庞、香甜的萨其马、酥骨的苏州话似乎是非常相应的一个整体。一个字——糯。
居然,后来每次走到巷口,他都会探出头,把装好食品的塑料袋递给我们,“萨其马半斤”,言简意赅,像是地下党接头的暗号,听 ……此处隐藏1547个字……来找你了。他意外的叫了我一声:阿姨。口齿很模糊。他又说:抱抱。我愣了愣,他又说:抱抱。我本能地张开手臂,把这个大孩子搂在了怀里。他的肩胛骨已经很有力,他可能要十二岁了,再过二年,就要发育。我发觉我不能再想下去了,我甚至听见了他骨头里迅速生长的喀喀喀的声音,很惊悚。成长本身就让少男少女惶恐,更何况,他是个智障孩子,他怎么来应付这些来自身体内部的突如其来?
我走在纷乱的人群中,上班高峰期,挤得水泄不通。我手里攥着油条大饼,突然心里空空荡荡,仰望一下天空,蓝得发亮。巧珍在擦门, 阿陆手上转着个大轮胎,当然,依旧打情骂俏着。但一切显得很自然,流动的人群,静止的店面,鲜明生动的人物,不折不扣地,体味着朴素而真实的生活。
我回过头,发现阿婆站在巷道口,张望着,她的目光穿过人流,准确无误地落在她外甥身上。那孩子手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个篮球,在欢快地地拍着,嘴里大声地数着:一二三五八。
终于有一天,儿子像背顺口溜一样在口头吟诵:明年六岁我搬家。我和先生面面相觑,于是作出了决定,买房搬家。我们的502室,被一对从苏北来的小两口看中了,跟我们当初一样,他们也是在最窘迫的时候相爱。爱吧,爱吧,找一个爱的栖息处好好珍惜吧!我和先生几乎是带着祝福的口吻将餐桌、冰箱都留给了他们。
不久前的一个中午,我骑着电动车,载着儿子,无意识地在街面上开。混混沌沌里,儿子在叫:西塘北巷。是啊,电动车像一尾快活的鱼,游进了西塘的巷子。西塘的阳光,暖暖的,斜照着阿陆、巧珍的铺子。和三三两两沿街走过的行人。
我还仰起脖子,特地瞅瞅502室,只见那阳台上,挂满了一竹竿的咸鱼、腊肉。还有五颜六色的衣服,像一只只蝴蝶,迎风飞舞着。我微笑,这小两口的生活,滋润的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