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卷话今昔散文

时间:2023-03-23 11:55:46
宣卷话今昔散文

宣卷话今昔散文

7月的夏天,受吴江区民文樊主席的委托,我赴松陵采访金献武夫妇关于宣卷船的事。预先和他们联系过,这不,金老师已约请82岁的琴师在他家等候了。

琴师沈宝根,屯村人,是金老师紫霞社宣卷班的琴师。他10岁时就跟父亲沈福田学拉二胡,文革时,被迫中断。如今,沈先生又拉起了他心爱的二胡,老人很是欣慰。

平时话不多的他,和我聊起了旧事。解放前,有很多庙,应和当地老百姓的风俗,会烧香,拜佛,接路头(财神)菩萨,庆祝、过年。

村上过年,一般上半年是庆祝,祈福。下半年待青苗,庆丰收,都得请宣卷班来演出。以前是村上牵头集体请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时常个人出面请“戏班子”,也就是请宣卷班来演出。

出演的理由,可谓是名目繁多。有为做寿、养鱼、乔迁、结婚、满月等喜事庆贺,一定请上宣卷班为他们庆祝。

现在交通工具发达,出行方便。以前靠水路,只能用船。江南水乡,枕水人家。让我想起,中国达人同里的“苏珊大妈”姚金秀。

她包着农村特有的方巾,穿着蓝底白花衣,穿行在水墨画卷中,水波荡漾起她悠扬的歌声。想像得出,当年摇着宣卷船在小河中来回穿梭的情景了,是那么的欢乐。

沈先生饮啜了一小口茶说道,一般宣卷船为4吨左右的木船,摇船人有两人,大都是夫妻,加上宣卷先生和琴师正好十人。船虽小人多,但还是乐此不疲,一起跑遍江浙一带的码头。如路途远,需到杭州唱宣卷,那就得乘航船,方可到达。

宣卷演出, ……此处隐藏1654个字……前,随叫随摇。

赵华老师说,金家坝唱宣卷的吴阿根,爱漂亮,喜欢扎台型,戏服行头要换六身之多。当然,这只是传闻。

说有些考究的先生,上台放一把紫砂壶,边说书,边喝茶,这也是派头,尤其在冬天喜欢吃一开热茶。夏天炎热,先生让东家打一盆井水,洗一把冷水面才上台。

说宣卷船,听宣卷旧闻。如今,唱宣卷基本不用船只交通了,河浜也少了“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”的欢乐景象。

不过,世事沧桑,最不变的是老百姓心中一直钟爱的宣卷。现代的宣卷,从唐朝起源的宝卷称“宣卷”起,经几代人的变革,已经溶入了多样的戏种,如评弹、沪剧、锡剧、越剧、黄梅戏等等。词曲多元化,也与时俱进,宣扬传统文化,大俗大雅,受到热捧。

金老师说,如果你喜欢地方戏曲,宣卷是你欣赏的首选,说得我心动。在采访前,我真没听过宣卷,赵华老师为我唱了一段《乡下街上人》。这出宣卷,据称获得上海国际艺术节江浙沪曲艺邀请赛金奖,为他们鼓掌!

由赵华老师表演,金老师作词作曲的宣卷,屡获殊荣,这是他们团队努力的结果。近十年来,金献武夫妇一直穿梭于江浙沪一带演出,深入农村,送戏下乡。还配合司法部门,上南通,常州等监狱慰问演出,宣教警示。每月抽时间到吴江闹市中去,到农村最基层去,宣传安全生产,为群众连续演出好几十场戏。

他们深切地知道,要真正做好非物质文化传承人,只有将舞台移转到学校。每月也会抽时间,定时进校园,手把手教会学生唱宣卷,将传统文化切实的一代代传承下去,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。

那真是后继有人,宣卷舞台因有了金献武夫妇、同里芮时龙先生、八坼张宝龙先生等许多热爱宣卷,致力于宣卷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,一直活跃于百姓的舞台。宣卷之火,星星燎原。

《宣卷话今昔散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