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年读中学的那些事散文

时间:2023-03-25 18:27:17
那些年读中学的那些事散文

那些年读中学的那些事散文

四年中学的青春时光是短暂的,是我人生中一个小站。在这小站中,我从记忆中寻找出一些尚没有忘记的事儿,也许不值得老实地述说,但一些如我知命的过来人可能愿意浏览一下。

——题记

【一】

一九七七年九月至一九七九年七月,在故乡——深沃大队(村)读完初中(两年制)。我十七岁了,地点在新村(1958年炮轰金门,浯屿岛渔民避难时新建的其中一幢)一楼。那是大队自办的初中。因整合资源,邻村十几个学生陈永国、学全、建全等也来读初中。

初中老师有数学老师王永和,语文老师(民办)黄志勇,物理老师(民办,现是某小学校长)陈跃辉,等等,校长由小学校长王国辉兼任。

那时候,读初中,我记忆中是混日子而已。只是我的语文学得比数学尚好一点。初一学年,县里统考,我捧着铅印考卷,连一题都不能做。班里三个同学数学考“0”分,我是其中一个——黄志勇老师戏称是“光荣称号”!这恐怕是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”的,呵呵,我的梦想不适合做陈景润人物。中学阶段,我的数学一直是一般般,七八十分居多。一次上数学课时,有个高个子的女老师蓝英讲课,说话节奏快,像打机关枪似的“咯咯咯”直响,我听不进去,其它同学也一样。有调皮的同学手持竹杆子,尾巴系草鞋,在课堂明目张胆地摇摇摆摆——像垂钓,把老师气晕了,这个学生被气红脸的蓝老师拖出教室。背后有同学议论她这个那个的,她常被无理取闹学生气得暗自哭泣。我想,那年头怪不得有的老师要改 ……此处隐藏1543个字……个被调整到所谓重点一、二中学去了。我家庭没有那个能力让我去读好中学了。

三是生活上的事。到港尾中学寄读,米和菜要自带。一星期七斤大米;菜要煮得咸一点,瓷瓶盛装,吃完要盖紧(怕坏了),可用一周(经常有各类小鱼在里面,这要感谢我的父亲在家海边抓的),还有带一些地瓜。这些东西都是要挑担子走路上学的,偶儿也搭乘公交车,车费三毛钱。

我们几个同村同学王龙辉、蔡国水、洪明泉经常一起走路上学和回家。一路上,边说边笑不亦乐乎。高一时基本上每周末回家一次,高二两次。这里有个趣事:赶路上学、回家追老乡的拖拉机——当时主要农村交通的生产工具。常遇到好的、乐于助人的,让我们搭乘,只要我们挥挥手示意他停车;有的不愿的,开得快,还回头看我们有没追上,好讨厌!我在三十年前日记上写了七八百个文字——读书回家等车追车的苦乐事。我家里给的生活费好像一星期三五元钱吧。搭公交车来回要七毛钱,这够一周的菜汤费用,所以想搭乘便车,省点钱。

我又想起读高二那年夏天没钱买蚊帐被蚁子攻击的事。我睡双人床上铺,蚁子从三两只,聚集到成百上千只吧,来围攻我的头,我受不了打击,我把邻床建明同学的蚊帐拉来蒙上头,头部恐怕是伤痕累累,下床跑到外面空地上仰望星星和月亮——“为什么蚊子这样欺负我啊?——我的妈!”眼有泪光吧。我现在不由得想到母亲为了儿子能继续读书复习,低着头眼含泪水,出去找人借十七块学杂费的背影!

1981年6月参加考试大中专考试,我落榜了。我回炉复习准备再考但又落榜,再回校复习不到半学期,1982年10月我光荣去当兵了——因为那里也许是人生另一个前途光明的天地:火热的军营,迷人的军校。

我不能忘却念中学时那些老师!那些同学!感恩支持我学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!

《那些年读中学的那些事散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