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钱情散文

时间:2023-04-14 18:26:43
榆钱情散文

榆钱情散文

已有几年没吃到榆钱了,今年,等我把它找到的时候,榆钱已是满枝枯黄,瑟瑟将落了。责备自己的粗心,怎么没早点去找找看呢?等到再能看到嫩绿的榆钱的时候,又要一年的时间。

每年的早春,不是很高但我绝对够不到的榆树上,挂满了一串串的榆钱。榆钱,圆形的,有西瓜子大小,嫩绿嫩绿的,形如铜钱。惹得树下的小丫头们不停地抬头望着,不住地跳脚够着。希望那微甜的,滑滑的榆钱浸满口腔,留香齿颊。

然而,榆钱像故意和你开玩笑似的,一簇一簇,围绕枝条,随风舞动,根本不屑下面对她青睐的小姑娘,自顾自的荡着秋千,唱着春天的赞歌。

我喜欢榆钱,从小就喜欢榆钱。

小时候,家里吃的东西主要是地瓜,生地瓜、熟地瓜、地瓜干、地瓜面,吃了一冬天的地瓜,馋嘴的孩子是多么盼望着能改一下口味啊!这时能寄予希望的就只有榆钱了。虽然榆叶做饭也是挺好的,但毕竟没有榆钱占了先机。

我家院子里种了十多棵榆树,惊蛰一过,榆树上就会钻出棕色的圆形小疙瘩,小疙瘩越长越大,忽一夜,绿色的榆钱破衣而出,孤寂的榆树开始热闹非凡。从榆钱还如绿豆一般大的时候,母亲就捋一些,洗净了,放在地瓜面中,蒸窝头。一掀锅,一股甜味伴着榆钱的香味扑面而来。母亲就很快地从锅里拿出一个,放到竹框中,稍凉一下,掰开,递给等在锅边的我和妹妹。

“东家妞,西家娃,采回了榆钱过家家,一串串,一把把,童年时我也采过它,那时采回了榆钱,不是单独的玩耍,妈妈要做饭,让我去采它,榆钱饭,榆钱饭,尝一口永远也不忘它……”

初中时,听到这首歌,便深深地印在脑子里,每次听来,都让我想起母亲做的榆钱窝头。如今,这首歌很多年没听到了,它只是时常回旋于我的脑际之中。

过了谷雨,榆钱就渐渐褪去了绿色,变成乳白色。一阵风吹来,随着飒飒的响声,榆钱飘舞着,飞下枝头,完成了使命,结束了它短暂的一生。

榆钱的生命力很强,不论落在哪里,一场小雨过后,榆钱就会生根发芽,细细的长颈伸出地面,头上顶着两片叶瓣,有的叶瓣还没脱下榆钱,把茎压的有点弯。

这些小小的榆钱芽,如不赶快去掉,过不了多久,就会长成小榆树,再想去掉,就得费点力气了,有时会把手勒破。所以,母亲常让我拿小铁铲铲除那些刚出土的榆钱芽。

榆钱芽太多,好像除不尽一样,看不到头的活一般我是不情愿去干的。一次我一边铲着,一边嘟囔,“破榆钱,长得到处都是,长这么多干嘛?”母亲走过来,说:“榆钱不管在哪,都能生根发芽,可是要长成大树,必须要长对地方。人也一样。”这句话,是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的。

那年考中专,我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,没有吃上皇粮,就意味着不得不继续过祖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。对于从土地里刨食吃的生活,可能是没有深受其苦,也可能是受了陶渊明的熏染,我是不讨厌的`,甚至是有所向往的。所以,我就打算下学回家做农活了。可是父母都不同意,他们坚持让我复课,说是“我们这一辈人没有文化,不得不土里刨食,你们若是不多学点文化,就会被社会淘汰掉的。”我虽然还是不认同父母的说法,但是还是听了父母的话去复课了。

多年以后,当我看到一届届学生走向各大院校时,当我用所学知识给别人以帮助时,当我因工作成绩而自豪时,才真正理解了父母的苦心,理解了母亲那句“要长成大树,必须长对地方”的含义。

如今,人们能发挥特长的地方越来越多,而榆钱能长成榆树的地方却越来越少。榆树,木材坚实,略有弹性,却生长很慢,一颗榆树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,才能成材。这怎么能跟得上现在什么都讲究速度的时代的步伐?那成片成片的树林,几乎没有榆树的影子,只有在闲置的沟边槽旁,或许会有这么一棵比手指粗不了多少的榆树。

当我把一片已有些发黄的榆钱放入口中时,引来了周围几个孩子诧异的目光。在孩子们的眼中,榆树,或许如杨柳树一样普通寻常,榆钱,或许就和红军过草地时吃的皮带一样,是非常时期才吃的东西。

而我,是那么怀念榆钱的味道,怀念关于榆钱的点点滴滴。

《榆钱情散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