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赞散文欣赏
珍惜当下 诗意地生活 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
——题记
竹子很平凡,可在我心里实在是很不平凡,今夕,我执笔颂赞!
去过临安的人们都知道,临安竹子天下秀。天目山一带,种竹食笋赏竹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,蕴含了丰富的竹文化。在我的印象中,那里的竹子品种繁多,至少也有30来种吧。自古盛产竹子,竹资源十分丰富。当汽车奔赴在天目山公路上,映入你眼帘的是那和风翻起的阵阵绿浪,此起彼伏,无边无尽,这正是临安人民聪明智慧和辛勤劳作的结晶。
那四季常绿的翠竹,是我们江南极普通的一种植物,在普通百姓看来,或许会说,赏竹实在是太单调了。然后它着实是很不平凡的一种作物。
翠竹,你一节拂一节,清枝带绿叶,笔直的干,笔直的枝丫左右均匀叉分,竹干通常有十几米高,几米之内绝无旁枝斜出;而上段的枝桠枝叶分布均匀,一律向上,紧紧依偎在一起,没有丝毫的争先恐后,欺负弱小。我踏破铁鞋也找不着倒垂着的枝桠;主干的外表光滑翠绿晕染,微微泛着些许的霜白。哪怕在寒冬腊月,风雨霜雪的高压逼迫下也绝不屈服却依旧保持着倔强挺立的风姿,不论是多年的劲竹还是年幼的嫩竹一律努力向上发展,有几米,十几米,20来米的,参天耸立,不折不挠,对抗着隆冬的严寒或盛夏的酷暑。
竹子没有婀娜婆娑的姿态,没有委婉细腻的曼妙,直挺挺的没有盘旋屈曲的'虬枝,难怪人们说它不够养眼或者美丽。如果美只是观赏五彩斑斓的色泽或者峰回路转的盘虬,那么竹子根本无什么可赞美的,更没有与玫瑰,牡丹媲美的资格。但是翠竹确实是伟岸,质朴,正直,却又不失温和;坚韧不屈和挺拔傲然更是竹子的品性,是地道的伟丈夫,不愧是“四君子”之一。
竹宁静而典雅。自古以来皆有文人墨客颂赞过竹子,记得大诗人苏东坡与惠觉禅师两人在“绿筠轩”临窗远眺,被悄然挺立的绿竹倾倒。苏东坡情不自禁地连连叫绝。惠觉禅师见此,就故意逗他:“苏学士,房前屋后栽几株竹子,我们於潜故来如此,不过点缀一下居室而已,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!”“此话差矣!”苏东坡摆摆手说:“门前种竹,决非点缀而已,乃是高雅心神之所寄。我这儿倒有一首好诗赠你。”说着他即兴挥毫写了“可使食无肉,不可使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人瘦尚可肥,俗士不可医。旁人笑此言,似高还似痴。苏东坡这首颂竹诗,可以说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了。后来被编入《苏东坡文集》。还有清代郑燮的《竹石》,七律《咏竹》……
当漫步在积雪融化的天目山麓,我看到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经过凛冽寒风和霜雪考验的竹林,满目苍翠欲滴,俏然挺立,我的敬意油然而生!我不再觉得它只是竹子,他是象征浙江人民顽强不屈,艰苦创业的那种不折不饶的奋斗精神,质朴,坚强,力求上进的品质。
在众多的的植物里,只有竹子在春雷的惊动中破土而出,嫩时可以食用,长大成材后,可以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,如建筑,文艺,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竹席,竹垫,竹帘,竹地板,脚手架,工艺竹编……然后白竹,苦竹,紫竹,香妃竹可以用来制作民族乐器笛子和筱,湘妃竹还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。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严冬酷寒,风霜雪雨,因此而质地坚硬,品格贵重,于无声处顽强蜕变,在艺术家们的精心雕琢下,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全部升华。当看懂它,珍惜它的人爱不释手,吐气如兰,它便音色顿现,篷勃流长,拥有着长久韵然的生命和永不褪色的美。现在杭州临安余杭的竹笛远销全球,使民族文化走向世界,是中国民间文艺走向国际的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