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放飞蜻蜓》教学反思
身为一名人民教师,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,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,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放飞蜻蜓》教学反思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《放飞蜻蜓》教学反思1应该说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案例,是生活即课堂的案例。对于我们老师的成长来说,这是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案例,这一课可以让我们懂得陶行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。对于学生来说,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是简单的,其实里面的知识可多了,如果只是简单地玩一玩,等于是丧失许多学习机会。现在各门学科都在讲究探究性学习,其实这一课也是探究性的案例。
读这一课,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有多个问题出现,认识这些问题,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,其实就是交给孩子一把探究性学习的金钥匙。
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,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谈起的:
问题一:“翠贞,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?”[学生的答案,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。吃虫子,吃露水,吃草,吃树叶,吃泥土……]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,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?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,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。
问题二: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?[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,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。孩子初步理解了,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。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“孩子们点点头。”
问题三: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,谁知道?[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, ……此处隐藏10726个字……细节,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,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。
二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,巧用多媒体课件
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,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,展示蜻蜓飞舞的画面接着提出问题:我们的好朋友——蜻蜓有哪些特点呢?认真读课文你就能知道蜻蜓的特点。愿意读课文吗?孩子们阅读愿望之火被点燃,他们读得非常认真,不时围绕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在书上圈圈画画。在学生自主反馈中陶先生关爱儿童、循循善诱、民主作风等闪光点浮现在孩子面前,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,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。对于蜻蜓眼睛与尾巴的特点,孩子也从品读陶行知的话语中了解得很透彻。知识丰富的你还知道蜻蜓其它特点吗?学生们畅所欲言,理解了课本以外好多知识。
《放飞蜻蜓》教学反思15《放飞蜻蜓》一课,娓娓道来这样一个清新的小故事: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没有横加训斥捉住蜻蜓的孩子们,而是因势利导,将蜻蜓的作用向孩子们一一传授,在不知不觉中,完成了一次最成功的“教育”。掩卷沉思,不由得钦佩教育家动人的人格魅力。
在本课中,有这样几个词语在文中跳跃:慈爱、小心、商量我抓住这几个词语,给孩子们设计了几个问题:哪些地方体会到陶先生的慈爱?他的慈爱带给孩子们什么?为何要小心地拿着蜻蜓?怎样才是商量的口吻?让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去表演,在反复品读中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共享:在诵读中,孩子们了解到陶先生的循循善诱,询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?尾巴有什么用?眼睛的结构很复杂……没有丝毫的说教,却是环环相扣,教给孩子们认识蜻蜓的知识,不着痕迹,却水到渠成。同时,我在课上更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去体会“商量”,就是态度不居高临下,学生们在朗读中欣喜地发现:自己也变成了翠贞,似乎在聆听陶先生的教导,将人类的好朋友蜻蜓心悦诚服地放飞。